确定样本量与功效分析(power analysis)

2019/10/9 posted in  统计方法

任姐Amos处理法

文章目录:

一、项目打包
Item Parceling

这部分在SPSS软件完成

-1. 数据录入

问卷数据收集好后,需要先转换成SPSS格式,具体操作如下:
打开SPSS软件,左下角会有两个页面,我们先点开“变量示图”页,然后“度量”项这里,我们选的是“度量”‌‌;“名称”这边就是每一个问卷的item(每个item对应一道问卷题目的代号),‌‌讲究的那可以在标签上写着上英文备注‌‌,其他参数一般默认。
回到数据页面,把收集好的直接从Excel里面复制粘贴过来,这就是我们的原始数据‌。

0. 为什么要打包?

在结构方程模型里,一般每个变量我们用3到4个item比较好一些‌‌

例子里create这个变量就有13道题,这个就是题目就比较多,我们不可能把13个因子都写进去。
那么我们首先要进行项目打包‌‌。‌‌

1. Dimension(维度/尺度)

  1. 有Dimension:如12items有4个dimensions,则每个dimension包含3个items
  2. 无Dimension:依据数据大小顺序排列,最小与最大相、次小与次大相加……计算出各项的平均值(若为奇数items,排除最中间项)

2. 分析(A) → 维度缩减(D) → 因素(F)

任姐:“一共有13道题,‌‌在选项里面。‌‌按大小排序,‌‌继续,‌‌确定,‌‌就得到了,按大小排序,‌‌从大到小的一个排序结果。”

那么我们怎么选择哪几个题目放‌‌在一起呢?‌‌

  1. 将需要缩减维度的变量全选入「变量(V)」内
  2. 选项(O)功能下勾选「依据因素负荷排序(S)」
  3. 根据输出资料的「Communalities」排序
  4. 变项若为奇数,将中间项删除,变项若为偶数,直接分组,以3~4组为原则(本题共有13个变项,删除第7个)
  5. 定义新变项(NCRE1, NCRE2, NCRE3)

    第一次选择:第一个值是最大和最小值相加,选码就是create 2+7;‌第二个就是create 5+6(‌次大和次小);‌‌第三个就是,‌‌倒数第三大的create 3+1。同样的,
    第二次选择:12+13,10+11,10+8。

第一次选 第二次选 结果
分组1 (NCRE1) 1+2 12+13 1+2+12+13
分组2 (NCRE2) 3+4 11+‌4 3+4+10+11
分组3 (NCRE3) 5+6 10+8 5+6+10+8

任姐:“我们最后选选完以后,我们是不是多余了一项“‌‌9”?我们可以直接把它给扔掉了。也就是说,如果题目数量为奇数的话,中间这一项我们可以直接把它给扔掉不要。”

“将第一次选的create 2+7和第二次选的12+13,这四个因子的相加再除以4,‌‌然后就得到了平均的4项。”

3. 转换(T) → 计算变量(C)

转换,‌‌计算变量‌‌(create 2+7+12+13)/4

  1. 目标变量(T)填入新的变项名称(NCRE1)
  2. 数值表示式(E)填入维度缩减之选取结果之「平均值」
  3. 分别将新的变项计算出来

4. 另存新檔

项目打包完以后,其他的变量大概都是‌‌3到4个题目,所以问题相比较少,我们就不需要进行项目打包了。
因为这里只有create变量问题相比较多,我们才进行项目打包,‌‌然后打包完以后,‌‌我们就开始,‌‌进行结构方程模型。

二、Amos绘图

接下来进入AMOS软件


1. 绘图

‌‌依图所示,在这里共4个变量,就是这个这两个是前导变量,中介变量,结果变量。

  1. 先点中这个第一个,‌‌任意一个拖一个圆,在这个圆上面,根据题项数量按出旁边方框数量。‌‌
  2. Amos中圆形的东西是概念,‌‌没有办法观察,只能在方框里放我们那几个item。
  3. 可以用旋转按钮将模型修正方向。
  4. 为了美观,‌‌可以把整个变量用全选按钮全选中以后,复制原样的复制出其他几个变量,大小统一。
  5. 然后画完以后,‌‌我们‌‌先把用线把连接起来
    1. 首先是自变量到中介变量,用箭头按钮从自变量往中介变量画出一条线;
    2. ‌‌然后再画中介到因变量的箭头线。
    3.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,凡是自变量之间需要一个双向箭头,因为它们相互影响。
  6. 最后我们还需要画误差,加到中介变量与结果变量的圆框上。双击这个大圆圈,然后就把这个变量的名字打上去,打完一个之后直接双击另一个变量的圆圈输入下一个变量名。
    Model 1(SE+IM-SEXP-NCRE):删除两两相连之线条,仅保留SE和IM之相联;
    单向箭头由SE指向SEXP、由IM指向SEXP、由SEXP指向NCRE。
    选择 ,凡是「被单向箭头指入」的大圆,皆加入一个圆,并赋予新加入之圆 Object properties;
  7. 点顶部菜单栏一个倒数第二个“Plugin”,就会把这些‌‌误差项的小圆圈自动命名。
  8. 接下来导入数据,data载入数据,如果加入成功,这边显示n‌‌一共有233个数据,如果不成功就显示不出来,还可以用view来检测数据‌‌数据,然后点ok。‌‌‌‌我们在‌‌第三列,第三个,‌‌然后需要把这些变量赋进去,‌‌直接拖进去,让他直就直自动的赋值去了。
  9. 然后点‌‌分析,一般来说我们要设置看哪些东西‌(任姐:“我一般其实点的比较多,‌‌但还是看你具体情况而定”)。
  10. 分析完以后,计算之前肯定要先保存数据,‌再按旁边这个“‌‌计算”,然后就开始跑了,右下方有显示过程的黄色小框,表示他处在跑数据的过程。
  11. 你刚跑完以后可以看,我们首先是看df、X2,df=61,然后还有RMSEA在这里。‌‌

总结:

步骤
1. 选取SPSS数据数据
2. 作业区内依据变项数目划出圆形
3. 依据变项在SPSS内包含的项目划出分支
将变量名称输入圆形内
4. 将变量包含之项目拖曳至方框内
5. Plugins → Name Unobserved Variables将小圆形赋予名称
6. 将各变量(大圆形)两两相连
7. Save the current path diagram
8. Calculate estimates
9. Analysis properties

2. 记录数据

∆X2 df ∆R2 RMSEA CFI TLI
Baseline (变项独立)
Model1 (合并变项)
Model2 (合并变项)
………

三、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模型判别的原则

为了展示怎么画图,上面先讲画图步骤,假设送上来的数据是合格‌‌的,选用了很不错的数据作为例子。
但实际情况下,处理结构方程模型之前的,需要先做验证性因子分析(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, CFA)

验证性因子分析(CFA)

这里有四个因子,每个因子就用双箭头两两相连,‌‌再导入数据。‌‌上述所看的数据‌(如x2,df等)需要记录下来进行对比。‌‌我们不就是只做这四因子分析,还要做三因子。

冯姐:“三因子是什么意思呢?‌‌”

任姐:“四因子的话就四个嘛,三因子的话就是,‌‌把其中两个合在一起,让另外两个保持独立,sef也就是这个这两个合并那个跟这个合并,‌‌然后这个跟这个合并,他们就合并完以后就是做三因子的。‌‌相当于只有一个项变量,然后他把‌‌其中两个合并在一起。”

最后面就是两因子、一因子。
‌‌根据三原则比照下来四因子是最好的。

依据三原则找出最佳Model

  • 绝对原则:CFI, TLI > 0.90且越大越好;RMSEA < 0.08且越小越好
  • 相对原则:∆R2显著与否,显著表示有区别,越显著越好(先看df,差一个df的话,∆R2只要3.8就算显著)
  • 就简原则:完全中介最佳,关联线越少越好


验证性因子分析完以后,我要该怎么证明证明我原始模型是最好呢?

三原则与模型判别

同样根据三原则,如下图所示,“模型一”是原始模型,“模型二”就是上面多加一条线,其实也就是不是完全中介了,‌‌“模型三”是下面加一条线,“模型四”是上下两条线‌。

做完以后把这些值相比:

首先,数据需要合格(大于0.9),其次‌‌
‌‌其次,‌‌‌‌比如“模型二”,与基础模型相比,一个df所对应的△x2是-3.456。‌‌在这里,△x平方值越大就是越显著,
所以“模型三”是最好的,根据相对标准,“模型三”中的1个df代表了5.455的∆X2
最后,如果所有的标准都合格,而△x平方又比照不出来,那就遵循“就简原则”:越少线越好。如“模型一”线最少,那么如果第二条标准下比对不出模型之间的差异,“模型一”就是最好的。

Q&A

冯姐:“如果这个模型中的这些值有点小(不够0.9)怎么办?”
任姐:“可以做修正,把‌‌MI值最大的误差项两两相连(详见:结构方程模型:AMOS的操作与应用 — 吴明隆)。”

参考

  1. 結構方程式SEM模型配適度的迷思與傳聞-三星統計張偉豪-201307

  2. SEM打包技术(item parceling)

2018/2/6 posted in  统计方法